A: 我是學新聞的,我的初戀、我的最愛都是新聞。我待過中視;加入國內第一個非營利媒體——大愛電視台,負責新聞部分;也曾經協助加拿大中文電台創立國語新聞部,擔任新聞部經理;後來又受邀擔任年代電視台新聞部經理,兼管民調中心,也在學校教書。我一直很喜歡去做第一個,因為我想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樣的地步,能夠為世界帶來一些不同。
但是,隨著科技演進和媒體商業模式的轉變,媒體產業或媒體教育漸漸跟我期待的不太一樣,我就想試試看到企業工作,正好收到徐董事長(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)的邀請。
見面時,他非常凌厲,提問單刀直入;我媒體出身,回答也非常直接。我們的面談,不是平鋪直述,而是有點交鋒的感覺。隔天,徐董事長就說希望我們能夠共事。剛開始,我在遠東集團總部,擔任零售系統總管理處企業發展部副總經理,先了解集團,也協助處理集團在零售體系遇到的公關問題。
A: 加入集團一年左右,徐董事長在尋找 SOGO 董事長人選,他希望我能夠為 SOGO 帶來 new life(新風貌)。我說讓我考慮一個禮拜,他有點驚訝,可能心想,「哪有人當 SOGO 董事長,還要考慮?」那幾天,我找了 10 個不同行業的朋友詢問意見,10 個通通叫我要來,覺得我會做出不一樣的事情。我先生也告訴我,「你不覺得這個挑戰很好嗎,應該去看看你可以做出什麼樣不同的百貨公司董事長?」
我同時也開始 study(研究)這個產業面臨的問題,思考 SOGO 是營運跟獲利能力都很強的公司,我能做出什麼不同?而且這個事情還得是我有熱情,我會努力去推動的,因為你一定要相信你做的事,才會一直走下去。當時,我找到的方向是 ESG(當時是叫 CSR)。我覺得這個挑戰很大,很有興趣做,就跟徐董事長說我願意做。2007 年 10 月 1 日,我到 SOGO 任職。
A: 剛來當董事長時,外界知道我是媒體出身,形象比較正直,大部分會認為,希望透過我來跟媒體溝通 SOGO 當時和前經營者(太平洋建設集團)之間的法律紛爭,走出輿論或刻板印象的陰霾。
當時讓我比較受傷的感覺反而是來自內部。因為我一開始就很急啊,想做永續,都沒人理我。SOGO 是很賺錢的公司,坪效、獲利能力都很好,當我跟他們講新模式,每個人都在舒適圈裡,不覺得永續有什麼重要。我非常感謝徐先生那時候跟我講,「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急,我會給你時間,我知道你會做得很好。」我想,徐董事長會找一個完全沒有百貨經驗的人,就是想看看,當百貨產業遇到一個大挑戰,SOGO 本身也有很大的考驗,一個全新的人可以做什麼?大家從來沒有想到,我可以做 SOGO 史上任期最長的董事長,到現在18年了。
勇於布局永續發展,創造業績成長正循環
Q:新領域如何快速上手?
A: 剛開始,你必須在同仁質疑的眼光中,做出董事長的樣子。徐先生跟我講,你要做到多大,就看你自己。這句話對我很重要,當時我也自問,要怎樣做這個董事長?我先是私底下找老師上課,更了解產業。媒體出身也有好處,涉獵範圍廣、反應快、學習力強,大概 2 年,我就開始可以給同仁上課了。
百貨是很有趣的行業,就是人類生活的寫照,百貨人不能只看商品跟業績,更要了解生活。所以,當時我創了一個課程,是聽同仁們給我們上課,所有高階主管、包括我在內都要聽,有上過足球啊、品酒、閱讀啊,培養主管在做策略性思考時,能夠看得遠。我常跟同仁分享,做百貨,包括生涯規畫,我喜歡看趨勢在 5 年以後,才知道從現在開始要怎麼布局,不然很多投資都會浪費,而且行動要在別人的 2 年之前。
舉個例子,2016 年台北市政府發公文,希望推動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,請各公司在員工餐廳試行。我一看覺得非常好,就決定不只在員工餐廳,不僅在台北,而是全台灣的百貨公司、美食街都要推。同仁說這是大工程,我說這是趨勢,一定要現在做!就找來台灣幾百家廠商,開了好多 workshop(工作坊)。剛開始廠商非常抗拒,因為不用免洗餐具,需要後場洗碗,餐具比較貴,也容易打破,成本變高,就連美食街的動線設計也要變,跟一次性餐具的收法不一樣。
結果我們 2 個月做到了,消費者也很有感。第二年,我又要求年菜容器全部送 SGS(台灣檢驗科技)檢驗,年菜業績提升 10%。很多同仁看到,原來董事長想做的事情,對業績很有幫助。現在,我們 80% 的業績是主顧客貢獻的,對品牌很信任。
Q:成效是化解變革阻力的助力?
A: 剛當董事長時,我其實是踽踽獨行,只帶著一顆不服輸的心,一個要帶來改變的信念。但是對同仁來說,一開始可能只基於職場倫理,對董事長有禮貌,至於你講的話他們會不會去執行?他們會不會覺得你的理想陳義過高、可行性很低?如果我不以身作則,如果我沒耐心做好內部溝通,如果我沒有做出營運績效、能夠體會他們在工作上的壓力和 KPI 的話,我們沒有辦法做好。
要做新的事情,要擁有像傳教士一般的熱忱,但不要企圖立刻改變別人。我決定先改變自己 ,用比較間接、循序漸進的方式溝通。溝通非常多年之後,到了 2014 年底,頂新集團油品出問題,我要求把相關產品全部下架,公司法務還跟我說,這樣做會違約,結果我們第一個做了之後,其他企業就跟進。從那次事件以後,我聽很多人說,我們現在都只去 SOGO 買東西。
你看,從 2007 年到 SOGO,一直到 2015 年,我就這樣慢慢一點一點跟同仁講,等到發生這麼大的事情,他們發現很多消費者肯定我們。2015 年就成為我們 CSR 元年,開始做有系統、有組織性的永續作為。
Q:如何讓全員落實永續?
A: 我覺得,領導者要能夠讓同仁相信,你帶他們前往的方向是正確的,這個很重要。訂定 CSR 元年時,我們首先就是成立 CSR 委員會,後來改成永續委員會,由我做主任委員,所有部門主管都要加入。平常每個月開會一次,我大概 3 個月跟他們開會一次,而且要 review 在 CSR、ESG 方面的績效。同仁們看到消費者反應非常好,就會愈來愈配合,推其他永續行動很快就做成,也讓消費者、產官學界覺得,SOGO 可以透過在通路方面的強勢,推動很好的觀念,落實對社會的責任。
這些年我們拿到很多第一。像是台灣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森林認證的購物提袋;亞太區第一個獲得碳標籤跟減碳標籤的百貨公司;還有亞太區第一個加入 EP100(Energy Productivity 100,能源生產力 100)國際倡議組織的百貨公司。當 EP100 接到我們申請,倫敦總部還說,台灣的百貨公司為什麼要加入?這幾年來,我們公司的稅後淨利約有 3.96% 投資在節能。
我覺得,ESG 能夠做得愈來愈順利,是因為我們把理想跟營運的成效結合。ESG 不是只講環境(E)跟社會(S),沒有G(公司治理),那就是 zero(零)。永續就是表示這公司會一直持續下去,對股東和員工有責任,我思考事情的時候,都會把營運考慮進去。
甘於承擔變革的孤寂,走長遠而正確的路
Q:永續理念如何融入事業營運?
A:剛開始的時候,同仁真的不了解,覺得 SOGO 業績好,EPS 漂亮,做 ESG 跟生意有什麼關係?但 leader(領導者)就是要在同仁不知道往哪邊去的時候,說前面有這樣的(機會),我們一起闖闖看。
我跟同仁說,把 EPS 變成推動 ESG 的助力,ESG 做好了,又可以回頭來挹注到 EPS,形成一個從 EPS 到 ESG 健康循環的生態系。不做 ESG,會慢慢失去消費者的信賴。
台灣都是專櫃型百貨,商品雷同度很高,即使像 SOGO 通路很強,也是偶爾拿到獨家限量商品,很難從根本上做出商品差異化。當銷售力和服務力成為基本,電商競爭激烈,消費者只看價錢,實體零售的競爭力在哪裡?我們除了在賣場、商品和業態增加沉浸式服務之外,還要給消費者一個到你這邊購買的意義。
現在我們一年有 2 個檔期,專門推永續商品,也辦全台灣最大的小農展和台灣最大的社創展,不僅減少碳足跡、扶持在地的下一代,也增加我們商品的豐富度,做出產品差異化,甚至幫我們找來年輕新客人。同樣的永續概念也應用在電商,特別著重台灣本地農特產品,強調減少食物哩程、碳足跡,除了在實體百貨做出很好的業績以外,也會在電商上繼續販售。
Q:任內成立的新館,都融入 ESG 的 DNA?
A: 我到這邊 18 年間,遠東 SOGO 開出 3 個百貨店點。每次開新店,都在跟消費者做一個新的對話,也標示著 SOGO 向上提升的里程碑。天母店就是強調,都會時尚百貨也可以非常永續,它是台灣百貨的第一個綠建築,有雨水回收系統和太陽能板,強調環保、社區、在地,多年來一直是台北市北區的店王。新竹店跟消費者溝通的是,不僅節能,還要創能,我們在新竹做了第一個大型太陽能案場,讓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個可以賣電的百貨公司,現在在做第二個,很快會成為台灣第一個碳中和的百貨公司,營業績效也非常好。
最新的遠東 Garden City,不再是單一量體的購物中心,而是有 4 個區,結合附近的大巨蛋生活圈,以及未來會有的飯店和辦公室,我稱它為「消費聚落」,消費者不但能一次性購足,還必須一次性滿足,得到來這邊的意義。過去 SOGO 主顧客年齡是 35~65 歲,大巨蛋開幕以來,客群年齡往下延伸到 25 歲,2024 年業績也超出預期的 1 成。未來包含天母、忠孝、復興、Garden City 這 4 家分店,可望在台北市的市占率達到第一。
黃晴雯
政大新聞系畢業,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影視傳播碩士,曾任中國電視公司主播、年代新聞部經理。2006 年加入遠東集團,擔任遠東零售系統總管理處企業發展部副總經理;隔年出任遠東 SOGO 百貨董事長。2018 年獲首屆「亞洲頂尖永續超級女性」,為台灣唯一獲獎者,也是台灣零售永續獎首屆「傑出零售永續人物」。
遠東 SOGO 百貨
成立於 1987 年,前身為太平洋 SOGO 百貨。2002 年由遠東集團接手經營,2017 年正式更名為「遠東 SOGO」,全台有 8 家分店,2023、2024 連續 2 年營收逾 500 億元。其中台北復興館與忠孝館年營收皆破百億,為 2024 年全台破百億店數占比最高的百貨業者(8 家中有 2 家破百億元),旗下最新成立的大巨蛋商場遠東 Garden City,也預期在 2026 年挹注百億元營收。
Dos
1|敢於領導,否則只能當追隨者。
2|說服不了他人,就先改變自己。
3|不能開源,節流也有限,就要開創。
Don'ts
1|不做別人已經做得很好的事,找到自己的貢獻點。
2|別為了做理想的事,忘了績效。